保定市发改委政务公开工作严格按照《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指标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公开内容,丰富公开渠道,增强公开实效,扎实有力地开展政务公开各项工作。
一、总体情况
(一)规范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制定完成了管理制度汇编,明确公开内容,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顺利开展。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政务公开“五公开”要求,明确由委办公室总牵头,各相关处室配合,抓好政务公开工作。
(二)抓平台建设,搭建公开媒介,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巩固门户网站建设基础,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文件要求,规范网站建设,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公布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解读。2022年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公开发布信息500余条。
(三)抓信息公开,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河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办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核准等信息,定期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完善了政务公开事项目录,并及时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按照规定要求对权责清单、保定市市本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目录清单等工作做好公示和解读。
(四)抓舆情处置,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积极回应政务舆情,严格落实新闻发布制度,通过12345市长热线、网站留言等渠道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在法定期限内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进行了答复,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完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紧急工作部署会。
(五)行政规范性文件公开情况,动态调整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动态调整了部分政府定价项目价格,做好重点领域主动公开工作。
(七)政策解读,市发改委网站开设了“万人助万企”专栏,统一发布国家、省、市、县稳增长系列政策。公开61名政策解读员联系方式,设置了企业留言板块,并及时发布国家、省、市、县出台的最新政策以及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万人助万企”行动工作动态。针对《调整主城区非居民供热价格的通知》的内容,详细从高层建筑收费政策、特群群众及优抚对象优惠政策、节能建筑实行热价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解读。
(八)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制定了审核发布内容的相关规定,2022年度共计发布内容600多条,开设有领导信箱和在线咨询专栏畅通沟通渠道,共计收到留言50件,均已经与反映人取得联系并答复。提高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质量,2022年与市级具有采编职能的媒体签订协议派驻工作,专人负责新闻采编。严格制定政务新媒体管理规定、新闻编发等制度,严格审核发布内容。政务新媒体已向本级主管部门备案。市发改委联合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召开稳增长接续政策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谭世伟出席并宣传介绍我市稳增长接续政策。全年共安排市发改委领导参加了4次保定广播电台直播,共解答40余个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现场解决6个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信息内容
本年新
制作数量
公开数量
对外公开总数量
规章
0
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条第(五)项
上一年项目数量
本年增/减
处理决定数量
行政许可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第二十条第(六)项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
第二十条第(八)项
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二十条第(九)项
采购项目数量
采购总金额
政府集中采购
6
602679.63元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申请人情况
自然人
法人或其他组织
总计
商业企业
科研机构
社会公益组织
法律服务机构
其他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72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一)予以公开
3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三)不予公开
1.属于国家秘密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四)无法提供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69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五)不予处理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2.重复申请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六)其他处理
(七)总计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结果维持
结果纠正
其他结果
尚未审结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复议后起诉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公开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仍需拓面等问题,与广大群众对政务公开的迫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下一步,在政务公开方面,将进一步丰富主动公开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对涉及发展改革工作的重大政策、规划、方案等进行宣传和解读。继续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依法行政,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高质量开展,更好地发挥指导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在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中,未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收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