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
发布时间:2025-04-14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需要环境赋能。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正如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是保定不变的追求。 从2024年全市GDP重返全省第3,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电力及新能源装备集群进入“国家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0年全省第1,再到47家央企在保设立273家子公司、五年增长117家,高新技术企业1850家、五年增长90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512家、五年增长6515家……这些经济爆点背后的流量密码,正是保定市对营商环境的常抓不懈。 优质营商环境宛如阳光、水、空气和土壤,对市场主体而言须臾不可或缺,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近年来,保定市锚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发力,2021年推出标准地改革、无感审批、营商环境十八条等创新举措,2022年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2023年出台《保定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96条》,2024年提出打造“投资保定”“保定服务”品牌活动年……既有“真刀真枪”的干,又舍“真金白银”的投,充分诠释了对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执着信念。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用脚投票,奔赴这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助推保定跻身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2025年,市委将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攻坚新颜值、决胜“十四五”作为年度工作总抓手,突出新颜值、新消费、新产业三个关键词。新颜值的呈现、新消费的崛起、新产业的勃兴,有赖于市场主体的齐心共建,离不开营商环境的协同发力。全市“新春第一会”将优化营商环境写入主题,再次释放出市委以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夯实招商引资“硬支撑”,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汇聚全速发展“新动能”的强烈信号。保定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中演进变化,随着《2025年保定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于2025年呈现新亮点、新提升。 更好的营商环境,在于全面尊重并凸显市场主体的重要地位。优化营商环境,就要深度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再推出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持续深化招标“双盲”评审改革,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和处理回应机制,确保所有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待遇平等。在此基础上,保持与市场主体定期联系、紧密对接,问政于企、问计于企,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积极建立“问题征集—交流座谈—事项交办—跟踪落实”完整闭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政策供给精准度,让“企业声音”成为决策“第一准则”,在全市树立“企业呼声”就是“行动哨声”的鲜明导向。 更好的营商环境,在于以改革创新举措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优化营商环境,就要切实贯彻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人本理念,在畅通市场准入渠道,推进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强化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上用心用力,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降成本、拓空间。同时要进一步确立“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市场秩序,通过高效化解商业纠纷、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建立行政合同履约监管机制、创新信用工作机制等措施,为市场锻造法治标尺、为企业增添发展底气,让“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共鸣交响。 更好的营商环境,在于与转作风、重实干、强执行紧密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就要强化同舟共济、视为己任的责任感,无论是各级党政干部的身体力行,还是政策机制的更新创优,最终要反映在更广泛层面的抓落实、促实效上。对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凡是市委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要围绕问题解决率、政策转化率、企业满意度等重点指标下功夫,消除隐性阻碍、攻克痛点难点,真正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落到实处,让“政策红利”从“文件库”直达“钱袋子”。 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当创新的种子遇见沃土,当创业的激情碰撞机遇,保定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来源:保定日报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